top of page
01.jpg

常用中藥材功效指南|日常保健與食用建議

ree

在現代養生觀念中,「藥食同源」的理念越來越受到重視。許多人希望藉由中藥材調整體質、預防疾病,卻常困惑於:該選哪些藥材?該怎麼吃才安全?

本文精選九種生活中常見、性質溫和、可入膳的中藥材——紅棗、桂圓、菊花、山楂、薑、桂枝、薄荷、決明子與黃連,介紹其功效、食用方式與注意事項,幫助你在日常生活中輕鬆養生。


目錄



1. 紅棗與桂圓:養血安神、補中益氣


-紅棗:補氣養血、潤澤肌膚

紅棗在中醫中被視為「天然維他命丸」,能補中益氣、養血安神。

功效特色: 改善氣血不足、臉色蒼白、容易疲倦的狀況。

日常應用:

  • 可搭配枸杞、桂圓煮茶或燉湯。

  • 飯後飲用「紅棗桂圓茶」有助放鬆與安眠。

小提醒: 糖尿病或易上火者,建議少量食用。

ree

-桂圓:補心脾、養血安神

桂圓(龍眼肉)性溫味甘,是調理失眠、健忘、氣血兩虛的良方。

適合族群: 經常熬夜、精神緊繃、記憶力下降者。

食用建議: 可煮「桂圓紅棗茶」或「桂圓蓮子粥」,溫補效果佳。

ree

2. 菊花與決明子:清肝明目、舒緩壓力


-菊花:平肝明目、疏風清熱

菊花是溫和的清熱藥材,能幫助穩定血壓、減輕眼睛疲勞。

日常應用:

  • 「菊花決明子茶」可護眼降火。

  • 適合長時間使用電腦、視力模糊或口乾舌燥者。

ree

-決明子:降脂明目、潤腸通便

決明子性微寒,具有清肝明目、潤腸通便的效果。

建議飲用:

  • 可與菊花或薄荷同泡飲用,能幫助消除眼部疲勞。

  • 每次用量約 5–10 克,不宜長期大量飲用,以免腹瀉。



3. 山楂與薑:促進消化、溫中散寒


-山楂:健胃消積、活血化瘀

山楂常用於改善消化不良、油膩滯食。

功效亮點: 促進脂肪代謝、改善餐後脹氣。

應用建議:

  • 可泡茶或煮山楂紅棗飲。

  • 飯後飲用少量,有助消化、減少油膩感。

ree

-薑:驅寒暖胃、調和營衛

薑在中醫理論中有「發散風寒、溫中止嘔」的效果。

生活應用:

  • 冬天可煮「薑茶」暖身;

  • 感冒初期飲用「薑糖水」有助驅寒出汗。

提醒: 熱性體質或口乾者不宜過量,以免上火。

ree

4. 桂枝與薄荷:調和表裡、緩解風寒


-桂枝:溫經解肌、調和營衛

桂枝是溫補類藥材,常用於初期感冒或四肢冰冷。

功效特色: 促進血液循環、幫助出汗排寒。

食用方式:

  • 可煮「桂枝紅棗茶」,溫和促進代謝。

  • 對風寒感冒、關節痠痛者尤為適合。


-薄荷:疏風清熱、提神醒腦

薄荷性涼味辛,有助舒緩頭痛與喉嚨不適。

保健用法:

  • 泡「薄荷菊花茶」能緩解壓力與眼睛疲勞。

  • 適合春夏季飲用,幫助清心解悶。

ree

5. 黃連與養生配方建議


-黃連:清熱燥濕、解毒消炎

黃連味苦性寒,常被用於消化道或口腔火氣問題。

功效說明: 清心火、調整腸胃濕熱。

使用建議:

  • 適量加入茶飲或湯中,有助去熱氣與穩定情緒。

  • 不宜長期大量使用,以免損傷脾胃。

養生小配方:

  • 「菊花黃連茶」:可降火、清熱、改善口氣。

  • 「桂枝薑湯」:幫助驅寒、溫暖身體。

ree

6. 食用原則與安全提醒


  1. 選藥材要根據體質。 寒性體質者適合桂圓、桂枝;燥熱體質者宜菊花、決明子。

  2. 遵守「少量多次」原則。 每次以 5–10 克為宜,避免一次飲用過多。

  3. 避免混搭過多藥材。 建議一茶三味即可,過度複雜反而影響吸收。

  4. 特殊族群須諮詢中醫師。 懷孕、哺乳或慢性病患者不建議自行服用。



7. 結語


中藥材不僅是古老的醫療素材,更是現代人調理生活節奏與平衡體質的智慧結晶。無論是紅棗的溫潤,或菊花的清香,只要懂得依時節、依體質選用,便能讓生活更接近自然,也更有活力。



📌精彩內容不只這些,點擊追蹤我們,與我們一起討論吧!FB台灣本草粉絲專頁


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